一文看懂献县四十八村的由来

时间:2024-09-06 09:22:43


“四十八村”位于献县西部,地处滹沱河北大堤以南,滏阳河以西。包括临河、张村、小平王三个乡的48个自然村。又称为“献县泛区”,其中心点距县城21公里。

四十八村海拔高度

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繁峙县泰戏山孤山村。清光绪七年以前,滹沱河水由太行山流下来,经平山县、灵寿过正定城南经藁城、晋州、束鹿北徒、深泽、饶阳入献县西部,在宋房子村附近的朱家口向北经古洋河汇入大清河。献县县志云: 广轮数百里,平畴莽莽。这条河淤沙太多,经常把河道淤平。有句民谚: “南不过衡“衡水”,北不过平“北京”,就是说滹沱河在衡水和北京之间来回滚,任意流,堤防挡不住,河道不定形,年年泛滥成灾,一淹就是十一处州县。受灾区域民不聊生、怨声载道,要求治理河道的呼声越来越高。清政府多次派员调查,也没有想出治理的办法。

滹沱河水泛滥,下游文安县地势最凹,曾十八年籽粒不收。民谚云: “淹了文安洼,三年甭回家,收了文安洼,豆子一把抓”。是说如果淹了文安,三年泄不下水去。要收了文安,说明必是大旱年头,庄稼没收成。人们为了吃饭活命,就组织起来挡堤筑坝,让洪水往别处走。但河水总得有处走,这样以来,为修堤筑坝经常发生争斗。官府没法了断,百姓苦不堪言。

直隶总督李鸿章经常走水路顺大清河往返保定至天津之间,经过文安。他担心一旦洪水危及京城,后果不堪设想。经过一番勘察,写了一份滹沱河改道的奏折,向光绪皇帝递了上去。光绪恩准,决定治理这条河。


滹沱河改道决定之后,皇上命清河道尹史克宽任工程总监,主管改道一切事宜。史来到献县,到任后把公馆设在臧桥。


史克宽召见献县知县王福谦,又请来懂水利工程的史知俭勘察地形,三个人拿出改河方案。即把由朱家口村向北去的河道堵死,经宋家房子、李谢、留钵、野场、南紫塔以南,和滏阳河汇入子牙河。所挖新河,只筑北堤,而无南堤,为的是保住北京。

河道方案定下来后,报皇上审批。光绪皇帝不了解情况,批准史克宽所奏。就形成了现在全国闻名的钦定泛区“四十八村”。

河南河北打官司

如果开挖新河为保北京,河土只挡北堤,不筑南岸,四十八村就成了顿水湖。四十八村的人们一听就急了,就和河北的打开了官司。河南河北双方各公推代表, 法律文书呈上后一般洲县 管不了 ,一直打到天津清河道尹史大人那里。史大人以: “滹沱河改道事关重大,非当今皇上不能决断” 为由推到北京。双方代表到北京各把呈子递了上去,在店中等待。

这天,店前来了两位官差,宣读皇上圣旨: “圣上恩准,滹沱河改道东行,只许筑北堤,没有南堤,只是你们献县四十八村要受苦了”。

众人见皇上都这么说了,再闹下去也没有好结果,只好回家了。

扒北堤事件

在四十八村的百年灾难史上,房倒屋塌,田地被淹,有的年份籽粒无收,百姓流离失所,要饭讨食。人们把憎恨都怨到北大堤上。为防大堤决口,北大堤官家年年加高备厚。

官方为防扒堤专门在臧桥、李谢设了哨所,备有多艘炮船。巡堤的快马每逢讯期来回穿梭巡视,日夜不停。扒堤者多数死于炮火之下。虽然大堤防守甚严,但四十八村为舍死求生敢于冒险扒堤的事件时有发生。

民国六年 的一天夜间, 灾民组织了100多人乘船分为三组、携带枪支工具按预定方案来扒北堤。

混乱中淹死十一人。洪水过后,灾民们到官府请愿。官府给死难者家属每人发 100吊钱,两件棉衣,作为抚恤金。

这次事件当年冬天,官方在县城建赊粥厂一座,救济四十八村灾民。




外出逃荒歌谣

滹沱河,水猖狂。

四十八村变汪洋。

淹了 地,冲了房.

只有水,没有粮。

借贷无门难活命,

全家逃荒奔外乡。

一条扁担两个筐,

整个家业筐内装。

…………

这首歌谣道出了古代四十八村人民受灾后,背井离乡的凄苦与苍凉。



那年间 ,为了帮助灾民外出谋生,由本村推荐,到县衙给灾民换一封证明信, 内容如下:


具 禀:

灾民某某,河北献县某某村人氏。献县滹沱河土堤被水冲开,洪水横流,浩浩滔天,房屋倒塌,立无锥扎之地,各有性命之危,衣食无着。全家人口扶老携幼,担筐负篓,赴外乞食以谋生存。

军警长官,各地善家,灾民见怜跪叩,蒙救性命之恩,则感圣德无量。



县 衙 印

大水过后孩子们在大水坑里摸鱼

大水过后,乡亲们耩地种麦子

自1881年(清光绪七年),到1949年的68年间,泛区运用37次,平均不足两年用一次;建国后又经历了1954、1956、1963、1996年4次大洪水和5次中小洪水的运用,为减轻下游灾害和洪水对天津市的威胁,发挥了很大的作用。

1963年8月上旬发生大洪水,当滹沱河与滏阳河洪水汇合后,子牙河水位猛涨,12日臧桥站出现最高水位18.68米。献县附近决口数处,洪水进入黑龙港地区。

1963大水之后,于1966——1970年先后开挖了子牙河、兴建献县枢纽、开挖滏阳新河、加固滹沱河河南、北堤,形成了现在的献县泛区 。现在献县泛区还是全国97个重点蓄滞洪区之一。

献县泛区 西自饶阳县大齐村以东,东至献县枢纽进洪闸和滏阳河新河右堤,北以滹沱河北堤为界,南靠滹沱河南堤、滏阳河右堤。设计滞洪水位最高18.5米,相应储量9.42亿立方米 。

总面积279平方公里。

  献县县城北排河公园雕刻的建国后1954、1956、1963、1996年四次洪水纪念牌,警醒人们预防水患,科学治水。

万众一心

顽强拼搏

坚韧不拔

众志成城

四十八村 村名谣

陈家庄北边新河口

大章赶庙是两头

贾庄桥出了一伙修桥的匠

王庄中了个举人头

八里庄新起了桥一座

古庄的人们卖香油

万家寨的好外出

贾庄的盖揭集上卖

文都村果木树长的旺

文大夫搬罾在村头

李谢爱把园子种

要吃豆角上堤口

杜凌花出了个同乐会

双村南边有天平沟

冯庄人们卖山药

抛军哨好像望天猴

刘庄村子不算大

参军镇的围子没有头

小平王的编蒲囤

祝庄有伙吹鼔手

…………

这首歌谣(有兴趣网查全部),已载入献县历史文化实验读本。是前尹庄一村民在一百年前所编,它记载着四十八村各村的风土人情,地理村貌。


  当时的四十八村。现在分为三个乡加上划为武强县的两个村。


根治海河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党和政府非常关心四十八村人民。一九五八年,滹沱河上游修建了两个大水库,岗南和黄壁庄水库,可以拦蓄洪水二十多亿立方。又在四十八村中间开挖了一条长六十多里、宽二里的行洪道。毛泽东主席始终关注着人民的疾苦。一九六三年,发出了:“一定要根治海河”的伟大号召。

海河流域人民按照统一规划,综合治理的方针,从上游到下游,从支流到干流,对海河水系进行了全面根治。上百万治河大军包括中小学生、家庭妇女也挥锨上阵,完成了大大小小一系列整修工程,从根本上对海河进行了治理,终于使海河流域旧貌换新颜。

  2004年,献县泛区被列入国家重点蓄滞洪区。泛区应急项目开工建设,首先是村村通了水泥撤退路。引排得当、蓄泄间筹、保障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。

泛区种植业、养殖业蒸蒸日上,工业项目蓬勃发展,集市贸易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
四十八村油菜花

  四十八村书画展暨新书发布会

  四十八村书画社会员作品展

四十八村蔬菜大棚

如今,四十八村人民生活幸福,安居乐业。

当地一首快板作品说的好:“老百姓是真激动,幸福的指数在攀升,生活越来越美好,小日子过得似火红。”

  祝愿我们的家乡四十八村越来越好


最新推荐